利伯库恩腺

利伯库尼安腺(lat.glandulae Lieberkünianae)是位于食道下三分之一的成对管状腺体。它们是咽的衍生物,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利伯库恩腺体分泌粘稠的分泌物,呈碱性反应,促进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

利伯库恩腺体是由德国医生兼解剖学家约翰·尼古拉斯·利伯库森 (Johann Nikolaus Liberkusen) 于 1745 年发现的。他将它们描述为“附属腺体”,并暗示它们可能在消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直到20世纪,人们才发现利伯库恩腺实际上参与了消化过程。

目前正在研究利伯库恩的腺体,作为消化和胃肠生理学研究的一部分。它们还可以用作诊断某些疾病的标志物,例如食道癌和消化器官中的其他恶性肿瘤。

尽管利伯库恩腺对身体很重要,但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腺体还可能参与调节免疫系统和防止感染。

因此,利伯库恩腺是参与消化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的重要器官。研究它们在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是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利伯库恩腺 (J. N. Lieberkuhn) 是位于前腹腔膈肌和后胰腺水平的一对腺体。他们的发现是医学和解剖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Lieberkühn 腺体的发现历史始于 18 世纪初。德国解剖学家约翰·尼古拉斯·利伯克内斯开始研究腹腔腺体以确定其功能。他发现胰腺有两种分泌物——十二指肠中的碱性液和胃中的酸性液。

18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