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传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病(Rickettsia)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各种类型的蜱传播,特别是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是由一些生活在自然界的针叶林蜱——全沟硬蜱、巴氏硬蜱携带的。当被感染的蜱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咬伤时,感染就会传染给人类。自然界中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是啮齿类动物。在犹太自治区 (JAO) 境内,所有研究动物的试管中都发现了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食虫动物中诊断出的阳性结果数量最多 - 58%;田鼠中病原体分离的频率尤其高 - 80%。此外,在鸟类中记录到的阳性结果更常见 - 45%。动物流行活动全年都有发生,其中 5 月至 7 月发病率最高,高达 32%。据信,感染源是啮齿动物(仓鼠和跳鼠)、田鼠和鸟类,主要在啮齿动物出没的牧场的地面上筑巢。宠物和鸟类通过接触啮齿动物和田鼠而被感染。目前还没有关于通过食物、饮用水和家居用品将感染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性的信息。在犹太自治区,仅使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液检测很常见;尚未检测到北亚蜱传R. Ixodid病毒,因此确认了自然动物中的分布。 6月下旬至7月初,7个总人口约18万人的定居点大量出现田鼠和田鼠寄生,已证实此次疫情与田鼠田间啮齿类动物感染之间存在联系。在自然焦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