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是黄病毒属、披膜病毒科的病毒,属于虫媒病毒生态群。它会引起同名发烧,可能危及生命。登革热病毒由 4 种血清型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抗原特性,可在人类中引起不同的症状。

登革热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常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病毒的潜伏期可持续 5 至 14 天,之后可能会出现发烧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高烧。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和呕吐、皮疹以及鼻子和牙龈出血。

登革热病毒的治疗包括服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目前还没有针对登革热病毒的疫苗,但一些国家开展了蚊子控制运动以降低感染风险。

总体而言,登革热病毒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染非常重要。



登革热病毒:流行病学和预防基础知识。

登革热病毒是世界上影响神经系统的最危险和最常见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属于人类同名急性发热性疾病的病原体,其症状是体温升高、抽搐、黄疸以及其他血液和血管损伤。

该疾病的流行病学 登革热病毒的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和披膜病毒属。允许免疫活性细胞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抗体在感染临床表现出现前 20-25 天被激活。如果个人体内针对登革热病毒的病毒中和抗体含量低于 0.01 mIU(国际单位),则在流行期间可能会发生感染。在某些情况下,病原体可能无症状携带。

该疾病的最初症状出现在感染后几天。从感染登革热病毒病原体之日起 135-140 天观察到疾病的最大生长速度;病毒在另外 4-5 周内从个体体内释放。传染性病原体传播的常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