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现象

对活体组织中发生的电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下半叶,当时发现一些鱼类(电黄貂鱼、电鳗)在捕猎、击晕和固定猎物时使用放电。有人认为,神经冲动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电流体”沿着神经的流动。 1791年至1792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L. Galvani)和沃尔特(A. Volta)最先对“动物电”现象给出了科学解释。通过他们现在的经典实验,他们可靠地证实了活体中存在电现象的事实。后来,在植物组织中发现了生物电现象。

从现代关于生物电现象的观点来看,显然所有生命过程都与各种形式的生物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生物电现象决定了兴奋的发生及其沿神经纤维的传导,引起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以及腺细胞的排泄功能等。生物电现象是胃肠道吸收过程、味觉和嗅觉的感知、所有分析仪的活动等的基础。生物体中没有任何生理过程与某种形式的生物电无关。

但生物电现象到底是什么,它们从何而来,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参与是什么?为了便于理解生物电现象的本质,任何生物体都可以表示为液体和各种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许多这些化合物(以食物形式进入体内的化合物,以及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体内分离出来的化合物,以及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物质)都是带正电或带负电的粒子 - 离子的形式。

生命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这些离子的重新分配及其运输,是生物电现象发生的原因。在实践中,所有生物电现象都是通过活体组织两点之间的电位差来确定的,可以通过特殊的电气设备 - 检流计来记录。例如,使用微电极可以测量细胞膜(膜)外侧和内侧之间的电位差。

这种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它的存在是由于细胞内部内容物(细胞质)和细胞周围环境之间的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和钾离子)分布不均匀。膜电位的大小不同:对于神经细胞来说,膜电位为 60-80 毫伏 (mV),对于横纹肌纤维 - 80-90 mV,对于心肌纤维 - 90-95 mV,对于每种类型的细胞其余的潜在值是严格定义的,反映了该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强度。

在兴奋的细胞中,会记录另一种类型的电位 - 所谓的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不同,它以激发波的形式沿细胞表面移动,速度高达数十米每秒。在每个激发区域,电势具有相反的符号。动作电位的发生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渗透性的选择性增加有关。

还有其他类型的电位,特别是所谓的损伤电位或分界电位。这种类型的电活动是在受损和完整(未受损)组织区域之间记录的。可以假设它的发生刺激了细胞(组织)储备的恢复(再生)。

生物电现象(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