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值潜力

阈电位是膜电位(膜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电位差)的最小偏移,在该偏移处膜去极化达到足以发生传播动作电位(AP)的临界水平。去极化阈值是膜上的膜电位的值,它是AP发生所必需的。

阈电位取决于膜的特性和可兴奋组织的长度。在神经和肌肉纤维中,阈电位约为 -50 mV;在骨骼肌中,阈电位稍高。在神经纤维中,去极化阈值略高于肌肉纤维,这是由于膜的特性所致。

当组织受到电刺激时,阈值电位会根据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变化。当刺激作用足够长时,阈电位可能会向超极化方向变化,从而导致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



研究膜特性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信息最丰富的是基于记录其电特性,特别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方法。电位测定法是一种在向膜施加恒定电场时记录膜上固定电位分布并测量与之相关的流动电流的方法。根据膜电位降对平衡电位附近施加的场的依赖性绘制典型曲线和特性图。这些依赖关系的初始部分由区分两个参数组件的函数来近似。第一个是普通双曲正弦(正切)形式的法向(或扩散)元素,归一化为膜电阻值,第二个表征导致去极化达到扩散临界水平的场的大小阻塞区域。通常,第一个参数称为膜电位,第二个参数称为阈电位。在彼此接触的两个膜片段之间测量的膜电位称为膜间电位。如果传感器浸入细胞或组织的内部内容物(微电极)中,则称为细胞内或间质。膜电生理分析中阈电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比较评估膜离子通量与膜电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