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同义词:北亚蜱传伤寒、比罗比詹蜱传热、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蜱传斑疹伤寒、北亚蜱传斑疹伤寒)是一种具有传播病原体的传播机制并主要损害血管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烧、中毒、心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病原体是属于蜱传斑热病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宿主和传播媒介是革螨属螨虫。这种疾病在西伯利亚、远东和雅库特地区很常见。

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潜伏期为5-10天。起病急,伴有寒战、体温急剧升高至39-40℃、剧烈头痛、全身酸痛。

其特征是皮肤和粘膜出现出血性皮疹,可能会流鼻血。注意到心脏(心肌炎)和血管(动脉内膜炎)的变化。治疗:四环素抗生素,预防-疫苗。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也称为北亚蜱传伤寒,是一种急性细菌自然局灶性媒介传播疾病,伴有高体温和全身中毒症状,少数情况下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系统,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小斑点皮疹和肿大的淋巴结。宿主和传染源是农场和野生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狗),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携带者是蜱。[1]当蜱虫吸血时吸食或攻击皮肤,或者病原体抓伤受影响的区域时,就会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