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理学中的微量电位

微量电位是动作电位结束后发生的膜电位的缓慢变化。这种现象与兴奋后可兴奋组织中发生的恢复过程有关。

微量电势是由于细胞质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当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细胞质中钠离子的浓度急剧增加,导致膜去极化速率增加。然而,动作电位结束后,细胞质中钾离子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膜去极化减慢,出现微量电位。

微量电位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正微量电位表明细胞膜的极化程度比激发前要低。负微量电位表明膜已变得更加极化。

在神经生理学中,微量电位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有助于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并确定神经冲动的传输速度。微量电位还可用于研究神经可塑性机制和神经网络损伤后的恢复。

研究微量电位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的机制并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



微量电位是可兴奋组织电生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其表现为在可兴奋结构之间的电平衡受到干扰后,膜电位缓慢(对于神经纤维为 0.05-0.1 毫秒)变化到最终静息电位。平衡电位的恢复可能不会立即发生,而是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即一个人可能在某个时刻中断活动,但不会立即完成它。神经细胞活动期间膜电位的快速振荡变化可引起同步去极化突触后电位或局部超极化的激发,这可导致许多相邻非兴奋细胞或仅一个相邻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这一特性是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从一个神经元的身体传输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身体的基础。静息膜电位停止后,由于兴奋通过突触的传播以及细胞内 Ca 和 Na 浓度的重新分布,导致钾离子渗透性下降,从而导致膜中局部电位的求和(参见电位)在突触末端。微量电位在记忆机制、触发机制(例如神经冲动)的形成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许多其他过程中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