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刻板印象

**动态刻板印象**是对某种类型行为特征的稳定观念,它是由人类的历史文化经验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中,动态刻板印象对于人格形成、社会适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动态刻板印象的研究使我们能够了解社会如何看待不同的社会群体以及他们在文化和传统背景下扮演的角色。

**形成** 动态刻板印象的形成基于许多因素,包括生物、遗传、社会和历史经验。一些研究人员将这一过程与某些大脑结构的发育联系起来,并确定与之相关的机制,例如条件反射的发展或对新信息的感知。其他人则指出社会规范、标准和价值观对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动态刻板印象是在媒体和家庭、学校或工作场所等传统机构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们还可能取决于一个人交往的社会群体、年龄和性别。

1928年,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托尔曼提出了动态刻板印象理论,其原理是大脑不能以事实和想法的形式存储所有知识,而是使用模式或公式来快速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意味着每次我们遇到新的情况或物体时,我们的大脑不仅会考虑有关它的信息,还会考虑之前从过去的经验中接收到的数据。因此,动态刻板印象代表了存储在头脑中并促进人类活动的信息。研究表明,这种刻板印象可以促进决策,尤其是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然而,它也可能导致思维受限和丧失接受新的替代选择的能力。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