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克里克螺旋

沃森-克里克螺旋

沃森-克里克螺旋是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于1953年发现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他们表明DNA分子具有双螺旋形状,类似于螺旋楼梯。

每个螺旋由糖磷酸骨架和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组成。碱基在螺旋之间成对排列 - 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连接,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连接。这确保了 DNA 链的互补性。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DNA可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精确复制。每条链都充当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就这样,遗传信息代代相传。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双螺旋是 20 世纪生物学最伟大的突破之一。它使得了解遗传信息的存储、传输和执行机制成为可能。由于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荣获 196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沃森克里克螺旋

在所有三维结构中,沃森溪是最复杂、最有趣的结构之一。沃森-克里克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能够形成双氢键,这使得它在所有细胞系统中都特别稳定。结果,形成了更强的DNA复合物,增加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此外,沃森-克里克结构在DNA复制、修复和转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首次描述了DNA的结构。有趣的是,他们的发现是基于西格尔和达维娜的双螺旋思想,西格尔和达维娜于1875年提出了这一假设。然而,尽管DNA结构的基本原理已为人所知,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还没有任何关于DNA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