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延迟

突触延迟是神经冲动到达突触末梢(突触前)与突触后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段时间可以很短,但也可以达到几毫秒。

突触延迟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神经递质沿突触的扩散速率低和脉冲沿神经的传输速度低。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必须到达突触才能引起突触后反应。然而,这些分子的扩散速率非常低,因此它们在到达突触的途中可能会被延迟。此外,神经冲动以每秒约120米的速度通过神经纤维传播,这明显快于神经递质的扩散速度。

由于突触延迟,神经元处理信息可能会有些延迟。这在需要对外部刺激做出快速反应的情况下尤其重要。例如,对视觉刺激反应迟缓的人可能在驾驶或操作机器时遇到困难。

然而,突触延迟在某些情况下也很有用。例如,它可以通过允许神经元以时间敏感的方式处理信息来帮助神经元更准确、更高效地处理信息。

总体而言,突触延迟是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后果。



突触延迟是兴奋性神经冲动到达另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端(突触前末端)与新信号出现在另一个轴突的神经末端(突触后末端)之间的时间间隔。

突触延迟也称为突触的潜伏期(lat.lapsus - 失效、故障)。

由于这一特性,神经获得了额外的传输信号的机会——延迟时间不取决于电流的电压和速度,而仅取决于化学物质(发射器)到突触后末端的浓度和扩散速率以及回到突触。化学物质通过生化物质(膜)或电化学通道的最小可能移动速度可能小于能够产生该脉冲的电脉冲的速度和节奏。因此,突触可以比单个神经细胞处理更多的信息。此外,在突触理论中,存在神经脉冲传输的最佳值和最大允许延迟的概念。当它等于时出现最佳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