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许多人确信自己终有一天仍会感染天花,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感染的可能性中,以便在更有利的条件下从这种疾病中康复,并且将来不再害怕。即使是现在,一些父母也出于同样的原因,不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儿童疾病的侵害,因为他们知道有些疾病一生只会患一次。
这种类型的抵抗称为获得性免疫。但是,一个因患过天花而对天花免疫的人,与从未患过天花的人一样容易感染麻疹或任何其他疾病。因此我们说免疫力是特异性的。主动获得的免疫力是由体内形成特定蛋白质(即所谓的抗体)引起的,在任何称为抗原的外来蛋白质渗透到体内后,抗体会释放到血液和组织液中。
抗原和抗体相互反应,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损害。例如,如果您给兔子注射卵白蛋白(一种蛋白质物质),动物的细胞会产生针对该白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此外,身体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以响应细菌分泌的毒素(通常是蛋白质)的存在。
一旦形成足够量的抗毒素,毒素就不再对身体造成伤害。几十年前,人们知道,针对引入给定抗原而形成的抗体并不总是同质的——它们的特异性、与抗原反应相关的活性程度以及物理化学特性(大小和性质)可能有所不同。分子的形状、总电荷和氨基酸序列)。血液中循环的抗体与血浆中的某些部分 - 丙种球蛋白有关。
丙种球蛋白是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蛋白质,但对抗原的特异性不同。不同抗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微妙;它们比不同酶之间的差异更加微妙。显然,只有一小部分蛋白质分子(分子量约为16万)具有免疫活性。
不同抗体之间的差异似乎可以归结为bedka分子形状及其组成原子排列的微小差异,确保抗原和抗体几何构型的互补性,它们必须像钥匙和锁一样组合在一起。
淋巴组织通常只合成针对“外来”蛋白质的抗体,即正常条件下体内不存在的蛋白质。但有时身体的某些正常成分可能具有抗原性并导致抗体的形成;由于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一个人可能会生病。
注射抗原后,开始潜伏期,持续约一周,然后血液中出现抗体。抗体滴度缓慢增加,达到低峰(初级反应),然后再次下降。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后二次注射抗原会导致抗体在较短的潜伏期后快速产生(二次反应)。抗体滴度达到较高水平并且下降较慢。随后注射抗原会引起额外的次级反应,直到达到最大滴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滴度通常会降低,定期重新免疫有助于将免疫力维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对于先前免疫过的人来说,用天然传染原感染也可能引起继发反应;抗体通常形成得足够快,可以预防疾病症状的出现。
图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