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

角膜病是一种以眼睛角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角膜是眼睛的外层,可保护眼睛免受损伤并提供视力。角膜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感染、受伤、代谢紊乱、年龄相关的变化和其他疾病。

角膜病的症状可能包括眼睛干涩、刺激、发红、疼痛和视力下降。随着疾病的进展,角膜可能会变得混浊,从而导致视力丧失。

角膜病的治疗取决于疾病的原因,可能包括药物、手术或使用隐形眼镜或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及时咨询医生诊断和治疗角膜病变以避免严重并发症非常重要。

总体而言,角膜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对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定期接受眼科医生的检查,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角膜病变。



角膜病

角膜病(拉丁语 Keratopatia;希腊语 κέρας cornea + -o- Greek -(否定前缀)+ παθήμα,参考文献“疾病”)是角膜前部(角膜)营养不良变化的统称。角膜质体的概念也被称为不稳定的角膜缺陷,这种缺陷是在受伤、传染病、手术干预后或由于退行性过程而出现的。角膜膜在形状和边界、活动性以及对上皮结痂的反应方面与上皮内病变不同。临床上表现为角膜前外侧层的炎症变化和浸润。角膜软化症在角膜化学烧伤中也很常见,因为受损的角膜表面容易出现反复的慢性糜烂。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修订中,“E10”“围产期疾病”部分增加了“角化性糖尿病”这一位置。根据 ICD-11,它结合了五种古老的疾病分类学:发育不良、非进行性形式以及 Coats 病的营养不良类别;先天性角膜疾病;角膜的获得性变化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并发症、视网膜黄疸的初始阶段、伴有角膜硬化的角膜营养不良。上皮内瘤变的广义组在标题“D30-D39良性肿瘤”中用符号M714.01-M719.9指定。

术语“*角膜病”*以前是主名,主要是由于流行科学文献和眼科指南中普遍接受的定义。 1992年,美国眼科学会批准了该提案,并开始使用“角膜营养不良”一词(回顾性地称为“先天性角膜混浊”;直到1986年1月1日,该术语取代了过时的“角膜混浊”)。在俄罗斯联邦,正确的名称是“角膜营养不良性疾病”。 “边缘营养不良”一词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与用于未分化形式的癌症的术语进行类比,但它在技术上是不正确的:绝对存在营养不良疾病,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甚至没有他们的进展的大致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组织学来准确确定角膜的营养不良状态,而临床表现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显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