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

一种传染病,以发热(发烧)的形式发生,随后出现体温正常的时期(无发热 - 无发烧期)。有虱传和蜱传回归热。

虱传回归热。病原体是螺旋体(参见螺旋体),它寄生在人体和虱子上。人类感染仅通过虱子发生。虱子吸食回归热患者的血液后,就会感染螺旋体。当虱子被压碎并且其中含有的螺旋体接触到受损的皮肤(抓伤、咬伤)时,人就会生病。

潜伏期为3-14天(通常为7-8天)。发病突然,伴有剧烈寒战,气温升至40-41℃。枕部出现头痛、失眠、肌肉疼痛(尤其是小腿肌肉),有时可能会流鼻血。患者的皮肤摸起来变得干燥、发烫。病人食欲不佳,口渴。舌头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苔藓。排尿量减少(少尿);随着体温降低,尿量增加至每天 5 升。

3-4天后,眼睛的皮肤和巩膜变成淡黄色。第一次发热持续6-8天。然后温度下降,无发热持续约。 6-8天;此时患者感觉良好,仅出现轻微无力。随后是第二次发热期,症状与第一次发热期相同。通常有 2-3 次攻击(较少为 4-5 次)。

回归热的治疗必须在医院进行。预防回归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抗虱子(参见虱子)。及时识别患者并让他们住院治疗是必要的。与病人有过交流的人会受到为期 3 周的监测,如果他们出现发烧症状,就会被隔离。所有出现疫情的人员(患者所在公寓)均须在卫生检查室接受卫生处理;床单、床上用品、衣服和房屋均需进行消毒。疫情监测为期两个月。从最后一名患者隔离的那一刻起(与患者接触的人员每天测量体温,开展卫生教育工作)。

蜱传回归热。病原体是螺旋体。蜱传回归热的病原体来源为沙鼠、土鼠、跳鼠、田鼠、豺狼等。回归热病原体的携带者为艾蜱,在吸食病畜血液时感染螺旋体。

受感染的蜱可通过吸血储存和传播螺旋体10年或更长时间。蜱虫生活在洞穴、采石场、野生动物的洞穴、土坯房的缝隙中,以及牲畜饲养场和啮齿动物的洞穴中。中亚和外高加索共和国、北高加索地区和乌克兰南部发现了蜱传回归热病例。

人类感染是通过蜱虫叮咬而发生的,蜱虫的唾液腺中含有螺旋体。被咬伤处会出现紫色斑点,持续 2-4 周。潜伏期5-15天;然后出现无力、无力、腰腿酸痛、出汗等症状。食欲消失。突然一阵寒意,体温升至39-40°,头痛剧烈,腰腿疼痛加剧。可能会出现呕吐。患者的脸最初是红色的,然后变得苍白并变成淡黄色。

第一次发热持续1-4天,随后体温下降。无发热期持续1-3天至20-30天。然后攻击再次开始;通常有10-12次或更多的攻击。

治疗在医院进行。预防蜱传回归热涉及保护人们免受蜱攻击。您不应在蜱虫栖息地附近休息或过夜。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