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莎-尼汉综合征

莱莎·尼汉综合征

**Lesch Nyhan 综合征,** 一种遗传性退行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类型的溶酶体疾病,与溶酶体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缺陷有关,该酶提供嘌呤的最终反应之一代谢。以美国儿科医生 M.I. Lesh(1912-1977)和 A.L. Nyhan 命名,前者于 1962 年首次描述了该病,后者发现了该病的临床孤立综合征。在大多数患者中,_LGALT_ 基因突变仍然是完全渗透的,尽管也有报道称这种酶完全失活的情况。目前,已鉴定出超过41个_LGALT基因缺陷,并发现Lesch-Nyhan综合征与其他伴有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溶酶体水平缺陷的疾病(例如法伯病)在表型上有相似之处。 Lesch-Nyhan 综合征有两种主要的临床变异:所谓的经典型和“改良型”。根据俄罗斯文献和对俄罗斯患者进行的基因研究的材料,大多数患有该综合征经典变异型的儿童在与 15 号染色体或 X 染色体相关的单个基因拷贝中存在缺陷,该缺陷是由于中心周或染色体间突变而形成的典型的家族性重复缺失的特征。经典版本的特点是外周血白细胞中 GGPT 积分活性正常 (350-450%),在生命第一年增加至 900-800%,随后酶活性急剧下降至正常水平,并呈进行性病程儿童身体所有组织的退化过程。血浆指标也获得了类似的数据:GGPT 活性通常为 60% 至 250%,在生命的前 2 年达到最大值,然后急剧下降。该综合征的“改良”版本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临床表现与经典版本相同。据国内一些作者介绍,该综合征还有第三种遗传形式,其遗传也与编码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鸟苷尿苷苷转移酶的多种基因存在遗传缺陷有关。一些作者确定了这种疾病的所谓单一刺激形式,是由带有突变的基因的单个功能副本的存在引起的。也许它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单位。关于嘌呤核苷磷酰糖苷的异质性的现代观念证实了这一点,被认为是单独的疾病学形式。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三组疾病: 骨关节和病理心理学。最具体的体征是共济失调、智力低下、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