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饥饿病、无蛋白水肿等)

营养退化症又称饥饿病或无蛋白水肿,是由于体内长期营养不良、缺乏营养素而引起的严重疾病。该疾病的特点是全身疲惫、代谢紊乱、组织和器官营养不良性变化及其功能破坏。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营养不良的原因、发展机制、症状和治疗方法。

病因和发病机制

营养不良可由外源性和内源性原因引起。外因包括消化吸收不充分而引起营养物质摄入和吸收不足,蛋白质、脂肪、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缺乏等。内源性原因可能包括食道、幽门的肿瘤或疤痕狭窄,以及消化吸收不足的综合症。

由于营养缺乏,出现低蛋白血症,各器官组织出现营养不良性改变,许多器官的功能受到干扰,出现多腺体功能不全。消化道壁和消化腺的营养不良性变化,伴随着其功能的进行性紊乱,进一步加剧体内新陈代谢的变化。

症状及病程

营养不良的症状取决于疾病的阶段。营养不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特征是营养减少、尿频、食欲增加、口渴以及渴望增加食盐的消耗。患者的一般状况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II期,伴随着明显的体重减轻,患者全身状况恶化,出现肌肉无力,丧失劳动能力,腿部出现低蛋白性水肿,出现中度体温过低。

观察到食欲增加和口渴、多尿和尿频、各器官的最初营养不良变化以及精神变化。第三阶段的特征是恶病质、皮下脂肪组织完全消失、肌肉萎缩、严重虚弱(达到完全无法独立运动的程度)、冷漠、明显的精神变化、感觉异常、抽搐、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肝脏和肾脏的疾病

治疗

营养不良的治疗包括旨在消除疾病原因和补偿营养缺乏的综合措施。首先要提供足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并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食道和幽门出现肿瘤或疤痕变化,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为了改善消化和吸收,可以服用含有消化酶的药物以及改善消化道粘膜状况的药物。

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营养不良患者需要长期、复杂的治疗以及定期的医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