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弥漫性肾小球病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病(glomerulopathia membranosa diffusa)是一种以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的肾脏疾病。

在这种疾病中,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肾小球的基底膜中,导致其增厚和过滤功能受损。临床上,弥漫性膜性肾小球病表现为蛋白尿,有时可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诊断基于蛋白尿、血尿、尿液变化和血液检查的检测。为了确认诊断,需要进行肾活检。

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蛋白尿并减缓疾病的进展。使用免疫抑制药物、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果出现肾功能衰竭,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预后取决于肾功能障碍的程度。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



肾小球病是一组异质性肾脏疾病,其在形态学和病理形态学特征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表现为肾小球壁各层的一般结构变化。根据现代概念和肾组织形态学研究的数据,肾小球肾炎(不包括某些个体变异)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尽管从病因学上可以区分几种类型的肾小球病 - 即所谓的原发性肾小球综合征(PGNS)。

发病原因 不幸的是,发病的确切原因仍然未知,就像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联系尚未确定一样;只知道它是由 Epstein-Barr 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此外,还区分了以下类型的弥漫性肾小球病理:免疫复合物、膜增殖性或免疫性、急性、慢性、增殖性。

原发性肾小球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由 Epstein-Barr 病毒引起的感染,该病毒会导致 T 淋巴细胞异型性,其中以所谓的 CD8 为主。非典型淋巴细胞形成簇(根据各种描述从 2-6% 到 65%)。此外,还注意到逆转录病毒(HTLV II)的存在。 PHNS 患者的血液中未检测到 HIV 亚型。这与 CMV 核抗原抗体的检测相结合,导致慢性 CMV 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慢性 CMV 感染重新激活的病例相当频繁。人体经常观察到的对循环 CMV 的免疫反应表现为 CD 数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