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肝病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征是其实质营养不良性变化,但没有明显的间质细胞反应。根据代谢紊乱的性质,可区分脂肪性肝病和色素性肝病(例如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脂肪性肝病(脂肪变性、脂肪浸润、肝脏脂肪变性)的特点是肝细胞脂肪(有时伴有蛋白质成分)变性且呈慢性病程。

病因和发病机制: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酗酒、较少见的肥胖、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库欣综合征、粘液性水肿、甲状腺毒症、肢端肥大症)、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伴有吸收不良的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四氯化碳、有机磷化合物、其他具有促肝作用的有毒物质、细菌毒素等慢性中毒。

这些病例中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归因于肝细胞脂质代谢和脂蛋白形成的破坏。

症状和病程:可能存在低症状形式,其中临床表现被潜在疾病的表现(甲状腺毒症、糖尿病等)、对其他器官的毒性损害或胃肠道的伴随疾病所掩盖。在其他情况下,观察到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全身无力和右季肋部钝痛;有时 - 轻度黄疸。

肝脏中度肿大,表面光滑,触诊有痛感。脾肿大并不典型。血清中的转氨酶中度或轻度升高,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含量也常升高。

溴磺福林试验的结果具有特征性:在大多数情况下观察到肝脏释放该药物的延迟。其他实验室测试的信息不多。肝脏穿刺活检数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对于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该过程相对有利:在许多情况下,恢复是可能的,特别是如果及时消除并治疗原因的话。然而,肝病有时可转变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鉴别诊断:不存在脾肿大可以将慢性肝病与肝炎和肝硬化区分开来。肝硬化通常会出现门脉高压的症状和“肝脏体征”,而肝病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和血色素沉着症。肝活检非常重要。

治疗:终止病因的作用。 Diet No5 含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和抗脂肪肝因子。限制脂肪。抗脂肪肝药、保肝药。对于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可使用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