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堡热

一种急性病毒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严重、死亡率高、出血综合征、肝脏、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病因、发病机制。该病于1967年首次在马尔堡和法兰克福发现(马尔堡热),后来在苏丹的马里迪村(马里迪热)和埃博拉河附近的扎伊尔也发现了类似疾病(埃博拉热)。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马里迪病毒的形态和特性相似;仅发现了轻微的抗原差异。欧洲(德国、南斯拉夫)的感染源是非洲绿猴的组织,同时也存在继发性疾病。

人的感染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和接触而发生。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接触病人的血液尤其危险。由于微创伤而接触皮肤会导致感染。

粘膜(口腔、眼睛)也可能成为感染的途径。该病毒的特征是血行传播。它的繁殖可以发生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

该病毒可在血液和精液中检测到很长时间(长达 1-2 周)。在肝脏、肾脏、脾脏、心肌和肺中观察到形态变化。

当然是症状。潜伏期为2-16天。马尔堡热和马里迪热所描述的疾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结果没有差异。无前驱期。

发病急性,体温迅速升高至39-40℃,严重中毒(头痛、疲劳、肌肉和关节疼痛)。几天后,出现出血综合征和胃肠道损伤;出现脱水并且意识受损。

初期,患者主诉头痛、胸口刺痛、咳嗽、喉咙干燥。咽部粘膜充血,舌尖、舌缘发红;硬、软腭和舌头上出现水泡,打开后形成表面糜烂;与拉沙热不同,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坏死。肌肉张力,特别是背部、颈部和咀嚼肌的张力增高,触诊疼痛。

从第3-4天开始,腹部开始绞痛。大便稀薄、呈水样,一半患者有便血(有时呈凝块)或胃肠道出血迹象(黑便)。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腹泻,持续约一周,呕吐较少见(6-8%),持续4-5天。

一半患者在发病第4-5天出现皮疹,最常见的是麻疹样,影响躯干和四肢,并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在第一周结束时,有时在第二周,中毒症状达到最严重程度。出现脱水和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症状。

在此期间,患者常常死亡。

诊断基于流行病学数据(停留在马尔堡热自然疫源地的地区,使用非洲狨猴的组织)和特征性临床症状。特定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可以检测病毒或其抗体。

治疗。因果疗法尚未开发出来。病理遗传学治疗是最重要的。

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抗脱水和感染性中毒性休克。通过鼻道吸氧。静脉注射泼尼松龙70-90毫克、肝素10,000单位、10%葡萄糖溶液、Hemodez(最多300毫升)。

该病伴有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反应性下降,因此急性期需每10天肌注人免疫球蛋白10~15毫升,恢复期需肌注人免疫球蛋白6毫升。

预后总是很严重,死亡率25%,cm